首页

视频同好踩踏网

时间:2025-05-25 07:33:37 作者:“有里有面”,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浏览量:46490

  中经评论:“有里有面”,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深刻转型。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既关系到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又是扩大内需、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既有的需求标准在提高,新增的需求类型更丰富,但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还存在设施不够健全、功能不足、安全隐患等短板弱项。《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城市更新行动的路线图,也为未来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意见》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了诸多务实举措,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尊重人民群众意愿,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告别以往的大拆大建,做好微改造的“绣花功”,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不仅要在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还应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还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根基。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精准思维,力戒形式主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办一件成一件,才能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湾知名诗人痖弦去世 享年92岁

山水旖丽中,武夷论坛亦别出心裁。其主论坛没有循矩于室内,而是选择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朱熹园,在天光云影、翠竹掩映中开幕。论坛讲台镶嵌在草木翠绿的环抱中,武夷精舍的高大牌楼伫立一旁。抬头仰望,则是武夷山巍峨高耸的隐屏峰。千年的武夷山水中,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互文。

河北省委召开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专题会议

今天的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一系列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颁布;乡村产业兴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亿万中国农民正在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长期客观存在、极易反弹变异,必须系统施治、协同发力,方能久久为功。”桐庐县纪委监委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何小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继续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明了方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坚守职责定位,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动摇,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

暴雨黄色预警:广西东部、广东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名创优品此次巴黎诗词应援活动以“这一句挺中国”为主题,在塞纳河中心屹立起极具气势的诗词卷轴矩阵应援装置,装置设计以“应援古诗卷轴+水墨运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巧妙融合了传统诗词与运动元素,书法的刚健柔美,水墨的行云流水,让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力量感和拼搏精神跃然纸上。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28日—11月3日)

以朱熹思想为起始的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时期深度地影响中国社会,为后世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养分,更从近代开始广泛地受到海外文化的认同,不断地走出中国与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交融,影响广泛且深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